20年经验专业可靠定制化解决

反倾销动态

【金属盘条转口出口】从直接受限到中转突破,中国金属制品企业的跨国运输新模式

文章来源:经纬集运 2025-11-03 14:52:55

你有没有注意到?

最近几个月,金属盘条、钢筋等产品的出口话题又热了起来。

原因很简单——澳大利亚、欧盟等国家相继延长反倾销措施,中国金属制品的直接出口通道再次受限。

盘条2.png

那问题来了:

在关税高企、政策趋紧的情况下,中国制造还能顺利进入这些市场吗?

企业是否还有合规、稳定的出海路径?

所谓的“第三国转口”,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操作?


别急,我们一步步来看。


一、现实困境:出口受阻,企业被迫“绕路”


先看数据。

2024年,中国金属盘条出口总量约为 1,750万吨,同比下降 11.8%。

其中,对澳大利亚出口量锐减至 不足30万吨,主要原因正是 33.1%的反倾销税率 挤压了利润空间。

不少企业负责人都在问:“直接出口亏钱,订单又不能停,怎么办?”

这时,转口贸易的策略逐渐进入更多企业的视野。


二、设问一:什么是“金属盘条转口出口”?


简单说,就是货物不直接发往目的国,而是先经过一个中转国(比如马来西亚、新加坡或泰国),完成换柜、仓储、再出口等手续,再合法进入目标市场。


这一流程不仅在国际上被普遍采用,而且符合WTO贸易规则。

只要中转环节文件真实、单据可查、流程透明,就完全属于合法合规操作。


三、设问二:为什么选择转口?


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理解

避开高税负:

直接出口澳洲的盘条要缴33.1%反倾销税,而通过第三国转口,在合法获得新的产地证后,可以合规进入市场,节省大量成本。

提升通关灵活性:

在马来西亚巴生港或新加坡港,货物可重新贴标、换柜、申办原产地证(CO),整个流程效率高、周期短。

保障供应连续性:

通过中转国进行出口,可以让客户在反倾销周期中不断货、不涨价,从而稳住长期合作。


四、设问三:操作流程到底复杂吗?

其实并不复杂。可以想象成一次“中转航班”:

第一程:货物从中国港口发往马来西亚;

中转环节:在保税仓库进行换柜、重新申报,申请当地产地证;

第二程:货物以马来西亚出口身份发往澳大利亚或其他市场。


整个过程在国际贸易体系内是合法的,关键是合规操作与文件一致性。


五、设问四:这种做法真的可持续吗?


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专家认为,转口贸易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供应链优化的结果。


随着国际贸易结构变化,企业需要灵活调整出口通道。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通过东南亚中转的金属制品出口同比增长 近48%,其中盘条、钢筋和铜制线材占比最高。


这说明,企业正在通过第三国转口建立更稳健的外贸体系,不再单纯依赖某一个市场。


六、读者思考:你怎么看“转口出口”?


到这里,我们不妨思考几个问题:


如果你是出口企业负责人,会不会考虑通过第三国来优化出口路径?


在保税区操作中,如何平衡合规性与成本?


随着各国监管趋严,未来转口贸易会不会成为全球供应链的“常态配置”?


这类问题,正是当前外贸行业最值得探讨的话题。


七、转口,是智慧的调整,不是退让


面对复杂的贸易政策,企业需要的不仅是勇气,更是策略。

金属盘条转口出口模式,正是中国制造在全球博弈中展现出的灵活与理性。


它不是逃避,而是另一种“合规前行”;

不是投机,而是让产品在国际市场中持续流通的现实选择。


未来,当更多企业学会在合法合规的框架内调整路径,

“中国制造”的故事,依然会在全球市场上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