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关注我们
了解更多
2025年10月,加拿大对中国铸铁污水管“双反”税落地,最高税率直逼329%!
这回,加拿大边境服务署(CBSA)一纸初裁,把中国铸铁污水管的临时反倾销+反补贴税率推到了惊人高位——鼎今金属(大连)税率达213.4%,山西泫氏实业集团更被课以304.9%,其他未列名企业则统一适用**329.2%**的“顶格税”!消息一出,国内建材出口圈瞬间炸锅:这税一加,产品进加拿大市场基本等于“贴钱卖货”。
但,生意人总有办法。
就在行业一片焦虑时,一种叫 “第三国转口贸易” 的操作,正悄悄成为破局关键——把货先运到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换柜、改单、重新取得产地文件,再以“马来制造”身份合法出口加拿大。这样一来,高额关税被成功绕开,中国制造照样能进北美市场。
“曲线救国”的转口贸易,怎么就成了香饽饽?
传统直接出口路径被一刀切断后,中国企业迅速把目光投向转口模式。简单来说,这就像“国际物流换装术”:
中国货发往马来西亚巴生港等自贸区;
在当地完成换柜、重整出口文件,拿到马来西亚原产地证书;
以马来为“新起点”,重新发往加拿大,享受该国对东南亚的常规关税。
一位从事建材出口十年的外贸经理直言:“现在走转口不是选择题,是生存题。直接出口加拿大?300%多的税,谁扛得住?”
马来西亚凭什么成为转口“黄金跳板”?
在众多中转地里,马来西亚尤其是巴生港自贸区,因三大优势成了热门选择:
航线密、成本低:与中国主要港口航程短,物流成本可控;
政策稳、操作成熟:当地海关对转口贸易熟悉,文件流程标准化;
国际认可度高:马来西亚与加拿大等欧美国家贸易关系平稳,通关风险小。
“现在每周都有中国铸铁管货柜在巴生港换标转口,”一家国际货代公司透露,“客户甚至提前在马来设了临时仓,随时应对长期订单。”
从“躲税策略”到“全球布局”,转口贸易正在升级
早期转口贸易被视作“权宜之计”,但现在,它正演变为中国制造企业的常态化战略。除了马来西亚,越南、泰国甚至迪拜,也逐步成为中转枢纽。更关键的是,企业开始系统化布局:
建区域中转中心:在马来、阿联酋设长期仓储点,灵活调配多国订单;
合规化管理:通过区块链溯源、标准化单证,确保转口全程合法透明;
借力自贸协定:结合RCEP等区域协定,进一步降低关税成本。
“单靠低价冲市场的时代过去了,”一位行业分析师指出,“未来能活下来的出口企业,一定是懂合规、会绕道、能布局的玩家。”
高关税逼出中国制造的“全球新活法”
加拿大这场“双反”风暴,短期看是危机,长期却倒逼中国企业跳出舒适区,重构全球供应链。转口贸易不只是“绕道避税”,更是中国制造从“埋头生产”转向“抬头看路”的关键一步——用合规的方式走出去,用灵活的思维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