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经验专业可靠定制化解决

反倾销动态

巴西2025年反倾销措施再升级——第三国转口成中国出口企业合规突围关键策略

文章来源:经纬集运 2025-10-30 11:25:00

一、巴西反倾销持续加码,中国出口企业面临新挑战

2025年10月24日,巴西外贸委员会管理执行委员会(GECEX)相继发布第801、802、803号决议,对原产于中国的三类产品作出最新反倾销终裁,分别为发梳、金红石型二氧化钛、挂锁。

根据官方公告:

金红石型二氧化钛(HS 3206.11.10)征收1,148.72–1,267.74美元/吨,期限5年;

发梳(HS 9603.29.00)征收8.78美元/千克,为第三次日落复审;

挂锁(HS 8301.10.00)维持10.11美元/千克税率,为第五次复审终裁,延续至2030年。

同时,邻苯二甲酸酐、无缝碳钢管、汽车轮胎等产品的反倾销措施仍在有效期内,镀锌/镀铝锌板卷案件正在调查,预计将在2025年底公布结果。


这意味着,巴西对中国产品的贸易保护政策进一步深化,从传统的轻工业品延伸到化工与冶金领域。尤其“挂锁案”自1995年首次征税起已持续30年,成为巴西反倾销史上复审次数最多的案例之一。

巴西反倾销1.png

二、出口困局:高额关税与合规风险并存

近年来,巴西普遍采用**从量税(specific duty)**形式的反倾销措施,对中低价产品冲击尤为明显。

例如,每吨售价仅800美元的产品,一旦被征收1000美元/吨的反倾销税,将导致出口价格直接失去竞争力。

除了税负高企,中国出口商还面临:

清关不确定性上升:部分产品易被重新归类,导致延误与追溯征税风险;

合同执行风险增加:部分进口商转向本地采购或他国供应,订单流失;

供应链断档风险:企业难以维持稳定的交付周期。

面对持续收紧的政策环境,传统出口路径的成本与风险已显著上升。


三、转口贸易:合规规避壁垒的有效路径

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的背景下,第三国转口贸易(Re-export via third country)**已成为中国企业应对反倾销、贸易战与政策壁垒的成熟解决方案。

该方式通过在中转国(如马来西亚、泰国、越南、新加坡、斯里兰卡等)进行换柜、贴标、文件重构与原产地证(CO)申请等操作,使货物在合规前提下以新产地身份重新出口,从而避开直接针对“中国原产”的高额反倾销税。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

合法合规:在中转国保税区内操作,全程受当地海关监管;

成本可控:不触发反倾销税,维持产品竞争力;

资料完备:操作过程可追溯,文件一致性高,便于清关;

灵活高效:适用于不同品类出口需求,可快速匹配最佳通道。


四、经纬转口多线路解决方案

作为第三国转口贸易的专业服务提供商,经纬转口依托东南亚多国成熟通道,为出口企业提供标准化、可追溯、合规安全的操作流程。

标准转口流程如下:

 头程:中国 → 中转国

企业正常报关出口(可享退税与外汇结算),常用港口包括马来西亚巴生港、泰国林查班港、新加坡港等。


 中转操作:保税区合规处理

货物进入保税仓后,执行拆柜核货、去标贴标、重新包装、拍照留档,并依据记录申请中转国原产地证(CO)。


二程出口:中转国 → 巴西:  由中转国企业作为发货人重新出口,配套文件包括:

原产地证(CO)

提单(B/L)

商业发票(Invoice)

装箱单(Packing List)

整个过程均在合规体系下运行,确保贸易文件一致、流程规范、风险可控。


五、中国制造的“稳出口”策略

巴西的反倾销政策反映出其长期的产业保护导向,也为中国企业敲响了供应链风险的警钟。

在面对贸易壁垒、反倾销与关税制裁时,企业应以合规视角优化出口路径,通过第三国转口贸易实现市场延续与风险分散。

经纬转口凭借在东南亚的多年布局和保税区操作经验,已为众多出口制造企业提供对美、对欧、对南美的合规转口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实现“稳出口、控风险、保供应”。


经纬观点:

面对复杂的国际贸易形势,灵活与合规是企业生存的核心能力。

选择第三国转口,不是绕行,而是企业对国际规则的成熟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