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关注我们
了解更多
韩国企划财政部宣布,对自中国进口的单模光纤征收 43.35% 的临时反倾销税,实施期限为四个月(2025年9月19日至2026年1月18日)。
这一决定直接波及江苏亨通光电、长飞光纤、杭州金星通等中国主要企业。对行业而言,这不仅是一次临时性的政策压力,更是一种长期不确定性的信号。
出口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
如果一纸公告就让利润空间压缩 43%,企业还能如何维持?
四个月的临时措施,是否会演变为正式长期关税?
面对韩国市场的壁垒,是坚持直供,还是寻找替代路径?
这些问题,不仅企业在问,行业观察者和客户同样关注。
第三国转口:现实的选择?
随着关税壁垒加剧,第三国转口模式被广泛讨论:
你认为把货物先运往马来西亚或土耳其,再转口出口到韩国,是解决之道吗?
转口增加的运输和操作成本,是否能抵消掉高关税的负担?
在合规和灵活之间,企业应如何把握尺度?
想听听你的看法:如果你是出口商,你会选择哪种方式来突围?
全球市场的不确定性
韩国的措施只是一个缩影。未来,光纤出口还可能在欧美、东南亚等地遇到类似障碍。
企业是否需要加快市场多元化布局?
技术和产品升级,能否在新的竞争格局下提供更大优势?
这些思考,不仅关乎一时的应对,更关乎整个行业的长远方向。
您是否认为第三国转口是光纤企业的必然选择?
还是应该主动调整市场战略,减少对韩国的依赖?
又或者,两者结合才是更稳妥的路径?
您的看法,或许正是中国光纤行业未来的一个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