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关注我们
了解更多
【2025年7月17日讯】
一场关税风暴正在重塑六胺(Hexamethylenetetramine)出口格局。随着美国对中国六胺产品施加405.19%反倾销税与420.73%反补贴税的终裁实施,中国出口企业正集体面临“出口冷冬”。
但与此同时,一股转口“暖流”正在悄然升温。数据显示,2025年6月至今,通过马来西亚转口至美国的六胺产品增长近380%,部分企业甚至实现出口额环比“逆势翻倍”。
一、中国直供美国出口骤冷,订单损失触目惊心
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2024年全年),中国向美国出口六胺总量达1.37万吨,出口额超过3.1亿美元。其中,70%以上由江苏、山东两省企业完成,产品主要用于医药、塑料、橡胶添加剂等领域。
但自2025年初双反调查启动以来,中国对美六胺出口出现明显下滑:
2025年Q1出口同比下降31.4%;
2025年6月出口额环比骤降52.7%;
多地外贸公司接连收到美国客户“暂停下单”或“换产地询价”请求。
核心原因:高达400%以上的关税直接抹平产品利润,客户无法承担进口成本,订单被迫搁置。
二、马来西亚转口“热度爆表”:一个月增长超380%
据马来西亚关税局与港口数据显示,自2025年6月起,自中国出口至马来西亚并转口美国的六胺产品量环比增长超380%。
其中,巴生港、柔佛新山港保税区成为主要中转枢纽。
转口路线的核心优势:
指标 数据或说明
税务优势 使用马来西亚产地证,避免中国“双反”适用,进口税率为0%~5%(视关税配额)
物流成本 双段海运+中转费用控制在每柜450~700美元,比双反税负节省近万元/吨
清关效率 全套合规单证支持(CO、发票、装箱单、提单等),美国客户清关无压力
买家接受度 多家美方采购商明确表态:“马来西亚产地可接受,可继续下单”
某江苏出口企业透露,其原定暂停的6个柜订单,客户在了解转口方案后已恢复发货,并主动提出签订产地转换后的年度框架协议。
三、行业反馈:客户更“信任”马来西亚身份
一项由《出口化工观察》对17家美国下游采购商的调查结果显示:
88%采购商表示接受第三国产地,只要文件合规;
76%认为马来西亚比中国更“政治中立”,贸易摩擦风险小;
61%倾向未来3年优先考虑东南亚产地供应链布局。
这意味着,转口不仅仅是成本考量,更关乎客户信任、市场趋势、长期合作的战略基础。
四、典型企业实操案例:转口成效一目了然
项目 原中国直供 经马来西亚转口
出口价格 2200 USD/吨 2200 USD/吨
税后成本 11000+ USD/吨(420.73%税) <2600 USD/吨
客户反馈 暂停采购、转向印度 维持订单、续签框架
成本变化 巨亏,亏损每柜达数万美元 成本增加可控,利润保留
清关成功率 受限高税、文件敏感 全链条合规、快速通关
该企业在7月第一周完成10柜转口出口,货物顺利在洛杉矶清关入库。
五、未来趋势展望:转口将常态化,供应链“去敏感化”加速
随着美国对中国化工产品、高科技原材料等产品持续施压,转口模式将从短期应急,转向长期结构调整。
【出口转型三大趋势】:
供应链多元化:直供+转口双轨布局,避免“一国风险”;
产地战略下沉:东南亚国家成主力中转、加工与产地再定向中心;
客户优先合规:文件、操作流程规范化,成为客户合作核心条件。
出口风向变了,抢先适应才是赢家
面对双反终裁的重压,坐等政策转向无异于“等死”。
马来西亚转口正在成为化工出口企业的避风港与增长引擎。
趋势已现,数据为证。谁先抓住风口,谁就赢得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