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经验专业可靠定制化解决

转口知识
您的位置: 首页 转口资讯 转口知识

【出口突围】澳大利亚双反重压,中国精密钢管借道马来西亚转口破局

文章来源:经纬集运 2025-08-04 12:16:10

在全球贸易风云变幻的当下,中国精密钢管出口企业正面临着来自澳大利亚的严峻挑战。2025年7月28日,澳大利亚反倾销委员会发布第2025/052号公告,明确表示对原产自中国的精密钢管(Precision Pipe and Tube Steel)实施的反倾销及反补贴措施将持续至2026年9月28日。这一举措犹如一记重锤,让中国精密钢管出口澳大利亚的贸易之路充满坎坷。

双反高税,出口困境凸显澳大利亚此次对中国精密钢管实施的双反措施,反倾销税率在每吨62.65至773.79美元之间,且反补贴措施仅针对中国出口商。现行措施将于2026年9月28日到期,利益相关方需在2025年9月26日前提交日落复审调查申请。若未能成功申请复审或复审结果仍为继续征税,相关贸易壁垒将长期存在,中国精密钢管企业的出口路径将面临被封锁的巨大风险。

精密钢管3.png

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大环境下,中国钢管制造商的合规出口遭遇了系统性压力。高额的双反税率使得中国精密钢管在澳大利亚市场的价格竞争力大幅下降,企业的出口成本急剧增加,市场份额不断萎缩,出口业务几近停摆。


马来西亚转口,开辟突围新径

面对如此困境,通过第三国(如马来西亚)转口操作,成为中国精密钢管企业规避反倾销壁垒、保障订单连续性的务实之选。以下是详细的转口路径:


货物运输:中国出口企业正常报关并退税,将货物运至马来西亚港口,如巴生港。这一过程确保了中国企业在国内的贸易流程合法合规,同时也为后续的转口操作奠定了基础。

转口操作:货物进入马来西亚自由区/保税区后,由本地贸易公司完成换柜、货权转移、发票重组等操作。这些操作是转口的关键环节,通过合理的安排和处理,确保货物的身份和相关文件符合转口要求。

文件申请:申请马来西亚产地证(CO),并配套全套商业发票与装箱单。马来西亚产地证是货物以“马来西亚产地”身份出口的重要凭证,其在国际清关系统中具有较高的认可度。

二次出口:以“马来西亚产地”身份二程出口至澳大利亚,避开澳大利亚对中国货源的识别,从而有效规避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清关完成后交付最终买家,全程单证链条合规,符合澳方进口监管要求。

马来西亚优势,助力转口成功

选择马来西亚作为转口中转国,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


政策友好与操作成熟:马来西亚转口模式在多个行业和目标市场(如美国、欧盟、澳大利亚)已有大量成功案例。这表明马来西亚在转口贸易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政策环境相对友好,能够为中国企业提供可靠的转口服务。

产地证认可度高:马来西亚出具的CO文件在国际清关系统中具备较高信任度。这意味着货物以马来西亚产地证清关时,更容易被澳大利亚等国家接受,降低了清关风险。

成本控制优势:相较于其他转口地,马来西亚仓储、换柜与单证操作成本更具性价比。在保证转口质量的前提下,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转口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时间响应快:马来西亚通往澳大利亚航线频繁,海运与空运均可匹配出口时效需求。这使得货物能够及时、高效地运输到澳大利亚市场,满足客户的需求,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转口常态化,应对长期挑战

从澳大利亚对中国精密钢管实施双反措施的案例可以看出,反倾销与反补贴手段正逐步“常态化”“周期化”。即使没有新的调查,“日落复审”机制也将延续贸易壁垒的效力,长达5 - 10年的高税壁垒可能成为企业长期出口环境的一部分。


这就要求出口企业必须尽快建立多路径出口方案,以提高在全球供应链中的稳定性与灵活性。马来西亚第三国转口正是这样一项可落地、能执行、合规性强的操作模式,将成为企业应对长期贸易壁垒的常规配置。


澳大利亚对华精密钢管实施的高税双反措施,将中国精密钢管制造企业推至战略转型的关键节点。通过马来西亚第三国转口 + 产地证CO的操作模式,企业不仅能够合法规避现行壁垒,还能为拓展海外市场、稳定订单履约提供关键保障。


在2025年贸易格局不断重塑的背景下,谁能率先建立“合规转口通道”,谁就能在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抢占先机,稳住市场份额,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精密钢管企业应积极行动起来,借助马来西亚转口的优势,突破澳大利亚双反的重重围困,开辟出一条通往国际市场的光明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