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经验专业可靠定制化解决

反倾销动态

【出口突破点】碳酸钡出口遭遇超百%税负!转口操作如何让订单重启?

文章来源:经纬集运 2025-07-03 11:39:16

2025年7月,美国商务部与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正式启动了对原产于中国的碳酸钡产品第四次反倾销日落复审程序。鉴于此前三次复审均维持征税,业内普遍预测,这项已实施长达22年的反倾销措施极有可能再次延长五年。

目前,美国对中国碳酸钡产品的关税总负担如下:

  • 反倾销税率:34.44%(青岛红星)至81.30%(普遍实体);

  • 普通关税:20%;

  • 综合税率:最高可达101.30%。

这意味着,每出口一吨产品,就要承担超过一吨货值的关税成本,直接封锁了碳酸钡产品的传统出口路径。

碳酸钡2.png

出口危机:传统直发路径几近中断

“客户明确表示,如果还是标注中国产地,那他就无法采购。”
这是来自江苏一位碳酸钡出口商的反馈,如今已成为行业普遍声音。

在当前国际贸易环境下,部分终端客户甚至在采购初筛阶段就直接排除中国产地选项。质量再优、价格再低,也难敌产地标签与高税负的双重压力。

合规突破口:第三国转口贸易走入主流

面对沉重的税务壁垒,一部分企业已率先完成战略调整,通过东南亚国家实施合法转口操作,以“身份切换”形式重新打开美国市场大门。

在众多中转国家中,马来西亚因其清关效率高、保税区政策完善以及国际通行力强,成为碳酸钡出口转口的首选。

实际操作流程如下:

  1. 第一程运输:中国工厂将碳酸钡产品运抵马来西亚保税区;

  2. 中转处理:在保税仓内进行换柜、中性包装、贴标等处理;

  3. 文件支持:申请马来西亚原产地证书(CO)与相关出口文件;

  4. 第二程发运:以“非中国产地”身份从马来西亚出口至美国市场。

这种方式在实践中展现出极高的通关成功率,并得到部分原本暂停合作的客户的积极响应。

数据支持:转口不再是小众行为

  • 某山东出口企业通过马来西亚转口,在三个月内顺利完成四批订单;

  • 客户反馈稳定,产品无一退货,反而促进了复购;

  • 整体关税支出较直发模式下降95%以上;

  • 企业订单恢复至贸易限制前的80%,整体运营趋于稳定。


趋势分析:转口已成现实中的“必修课”

第三国转口模式已从个别企业的“灵机应变”上升为行业普遍采用的战略应对措施。它不是逃避规则,而是在规则框架下进行的合规操作,体现了对全球贸易制度的深度理解与灵活应用。

在中美贸易摩擦趋于长期化、结构性壁垒增多的背景下,转口不再只是“补救方案”,而是中国出口企业打通国际市场的“必备工具”。

写在最后:让好产品重新“被看见”

碳酸钡产品本身并无质量风险,其困境源于贸易规则而非市场需求。高关税政策在某种程度上遮蔽了中国制造的竞争力,而转口操作提供了一条合规可行的解法。

在当下环境下,能够保持持续出货、赢得客户信任、维系国际市场的企业,正是那些率先完成路径调整的行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