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关注我们
了解更多
2025年6月,巴西外贸秘书处宣布对原产于中国的耐火陶瓷过滤器启动第二次反倾销日落复审调查。这一动作意味着:即便当前的高税措施已执行近十年,未来五年仍将继续高悬。对于正依赖全球市场的中国耐火陶瓷出口企业而言,这无疑是一记“持续警报”。
而巴西并非个案。近年来,中国制造的耐火陶瓷、氧化铝制品、精细陶瓷等功能材料频繁遭遇欧美、南美等市场的贸易壁垒。高额反倾销税和技术壁垒,令“从中国直发”逐渐成为出口企业的最大负担。
一、反倾销高压态势愈演愈烈
从过往数据来看,自2014年起,巴西就对中国耐火陶瓷实施反倾销税(税率高达6.06美元/公斤),这一措施经三轮复审仍未撤销,反映出巴西政府对中国低价产品的持续高敏感度。预计未来数年,在保护主义抬头和全球供应链重塑的背景下,类似针对中国制造的贸易限制仍将增加。
同时,美国、墨西哥、土耳其等市场,也已对陶瓷、冶金辅料、耐材等产品进行重点监控。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共对中国耐火类产品发起了14起贸易救济调查,创下近五年新高。
二、转口出口操作,成为未来“刚需”
面对持续的关税风险,越来越多企业正转向第三国转口贸易,尤其是以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为枢纽的东南亚转口模式,正在成为出口企业稳定订单的“防火墙”。
核心优势包括:
规避原产地标签风险:通过中性包装、换柜换单操作,规避“中国制造”敏感识别。
合法获取产地证CO:利用中转地资源申请马来西亚等国家原产地证明,合规通关。
分散政治与贸易风险:将出口路径从单一中国直发,转向多点布局,更具抗压性。
保持与海外客户的合作黏性:不再因为原产地而被迫终止合作关系,提升客户稳定性。
三、趋势预测:转口贸易将从“补充选项”走向“核心能力”
随着全球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加,合规、灵活、低风险的出口模式将成为企业出海战略的核心。转口贸易将不再是少数企业的“临时方案”,而是整个行业的“标准动作”。
预计到2026年,50%以上的耐火陶瓷出口企业将配置转口节点以备战略回旋之用,形成“中国—东南亚—欧美”的弹性供应链结构。
四、行业建议:提前布局,才能不被市场抛下
风险预判:密切关注目标国的贸易政策动向,识别潜在反倾销风险;
路径规划:结合产品类型、客户市场和成本结构,量身定制转口出口路径;
合规操作:确保产地转换与报关资料一致,避免“换包装不换身份”引发二次查验;
备案建档:保存完整物流与产地流转记录,应对未来海关查验和客户追溯。
反倾销时代,出口企业面对的已不只是价格竞争,而是合规与市场之间的“生死抉择”。而第三国转口出口,正在成为跨越贸易壁垒的关键桥梁。
下一步,不是问“我们要不要转口”,而是“我们是否准备好随时切换”。未来已来,唯有主动变通者方能穿越周期,穿越壁垒。